“人造肉第一股”要有偿还能力的了?|界面新闻·JMedia首页科技金融证券地产汽车健康地方大湾区文旅数据ESG双碳电厂商业科技地产汽车消费工业时尚交通医药互联网创投能源数码教育食品新能源家电健康酒业物流零售美妆体育楼市家居餐饮日用企服珠宝腕表智库电厂农业财经金融投资证券IPO宏观股市财富有连云新闻天下中国地方评论数据职场国是文娱影像营销大湾区ESG双碳长三角中西部文化生活文化文旅生活方式美食美酒艺术游戏正午箭厂VIP投资早晚报宏观晚6点打新早报盘前机会前瞻盘中必读金股挖掘调研早知道研报新知快报今日热点公司头条股市前沿监管通报财经速览时事追踪界面号财经号城市号媒体号视频界面Vnews直播箭厂面谈品牌创酷番茄社商业微史记专题新闻专题活动专题Global登录消息我的面点我的关注我的文章投稿报料账号设置退出账号旧版搜索新版搜索旧版搜索历史搜索全部删除热门搜索正在阅读:“人造肉第一股”要有偿还能力的了?
00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其他途径关注界面…“人造肉第一股”要有偿还能力的了?短期降温,不可避免。
融中财经·
文|融中财经
从200亿美元到不足2亿美元,BeyondMeat用六年时间演绎了一场“人造肉第一股”的极速坠落。
股价跌去98%、债务压顶、有偿还能力的传闻四起,昔日被盖茨、莱昂纳多、奥普拉争相站台的未来食品,如今成了资本市场最烫手的“环保故事”。
BeyondMeat为何从硅谷宠儿沦为“弃子”?
市值狂跌从巅峰期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430亿元)到如今的1.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亿元),“人造肉第一股”BeyondMeat到底怎么了?
作为“人造肉第一股”,BeyondMeat从2019年上市时的巅峰已跌去约98%,这并非单一事件所致,而是公司高度发展面、行业趋势和市场情绪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最新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仅7500万美元,同比下降近两成,远低于预期,净亏损3320万美元,运营亏损3490万美元;同时公司总债务高达12亿美元。
甚至,引发了市场上关于公司有偿还能力的的事实。多家媒体曾报道BeyondMeat已根据美国有偿还能力的法第11章申请有偿还能力的或计划有偿还能力的。一系列进展引发部分媒体推测该公司将申请第十一章有偿还能力的保护。金融新闻网站TheStreet头条称BeyondMeat正走向有偿还能力的,英国《独立报》也在网页链接中明白地提及该传闻。不过,针对有偿还能力的传闻,公司也进行了回应,称“明显不实”,并降低重要性该公司从未申请过有偿还能力的,也没有计划申请有偿还能力的。BeyondMeat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最近有媒体报道称,BeyondMeat已经申请有偿还能力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我们既没有申请有偿还能力的,也没有这样的计划。”
即便如此,BeyondMeat的现实有利的条件也是绕不开的。植物肉市场外围增速远低于早期资本市场所预期的颠覆性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仅约一成,美国市场份额仅2.5%且增长放缓,高昂的价格和未显著使恶化的口感导致消费者复购率低。雀巢、泰森等传统巨头凭借渠道与成本无足轻重推出同类产品,悠然,从容挤压BeyondMeat的份额。无约束的自由层虽承认有偿还能力的传闻并计划通过裁员、关厂等措施放大成本,力争2026年实现EBITDA转正,但在极小量债务和结束萎缩市场面前,转型前景仍清空不确定性。
BeyondMeat的暴跌是资本市场对“人造肉”概念缺乏炒作后的理性回归,其大成功不次要的部分在于一个被包装成“颠覆性革命”的故事最终无法掩盖商业模式在成本控制、市场渗透和竞争壁垒上的根本缺陷。
回溯BeyondMeat从创立到走红,要从一个“理想主义者”说起。
2009年,还在马里兰大学研究氢燃料电池的EthanBrown在高速公路旁被一辆运载活猪的卡车震动,开始思考如何把“动物蛋白”还原成“植物分子”。他把实验室里的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搬进自家车库,用豌豆、绿豆、椰子油、甜菜汁反复调试,做出了第一块“无肉之肉”。
作为一名环境工程师,Ethan深知传统畜牧业对环境的巨大影响:传统畜牧业带来的水资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地使用问题显而易见。他怀揣着保持不变食品产业的愿景,全职投入植物肉的研发。他与食品科学家合作,开发了一种“植物蛋白纤维重组”技术,通过豌豆、大豆等植物蛋白制造出纤维感逼真实的肉类替代品。
2011年,BeyondMeat成功获得了来自KleinerPerkins、比尔·盖茨等知名投资者的首轮融资,共计1250万美元;2012年,BeyondMeat的第一款商业化产品“植物鸡块”上市,进入WholeFoods的货架;2019年5月BeyondMeat在纳斯达克挂牌,发行价25美元,上市首日暴涨163%,收于65.75美元,市值38亿美元;7个月后,借“人造肉概念”全球狂潮,股价最高冲到239.71美元,对应市值约153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最贵的“植物蛋白公司”。
明星站台的网红效应卖货不能只卖产品,更要卖一种生活方式,这个营销手段被BeyondMeat狠狠拿捏了。
BeyondMeat把“人造肉”包装成一种兼具环保、健康与时尚的生活方式,而非简单的食品创新,这是它悠然,从容出圈的根本原因。其不次要的部分叙事是:用bwin体育必赢豌豆、绿豆等植物蛋白复制出动物肉的纤维结构、血红素风味和咀嚼感,却能在生产过程中节约99%土地、93%能源、90%温室气体排放,并减少,缩短抗生素与胆固醇摄入——这种“吃一口汉堡,救一次地球”的故事天然契合ESG投资热潮和千禧一代的价值观,因此驱散了大批明星、资本与品牌主动背书。
明星与意见领袖的站台从硅谷开始扩散:比尔·盖茨在2013年公开称其“尝起来就是鸡肉”;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2017年成为投资人兼代言人;杰西卡·查斯坦、马克·鲁法洛在社交媒体晒出BeyondBurger;嘻哈教父JAY-Z、穿口秀女王奥普拉、NBA球星凯里·欧文、德安德烈·乔丹、奥运冠军大坂直美等相继在个人频道或球队餐厅中推广;SnoopDogg甚至在2019年Coachella音乐节把Beyond香肠带上房车直播,引发百万级转发。明星效应叠加环保叙事,使BeyondMeat成为“潮流符号”。
餐饮渠道的快速渗透则让概念真正落地。2017年7月,Bareburger成为全美第一家全线供应BeyondBurger的连锁店;2018年1月,TGIFridays在465家门店上线;但真正引爆市场的是2019年4月与汉堡王的合作——后者推出“ImpossibleWhopper”后仅一个月,BeyondMeat宣布与麦当劳在加拿大28家门店测试PLT(PlantLettuceTomato)汉堡;2019年9月,肯德基在亚特兰大1家门店首次试卖Beyond炸鸡,五小时售罄;2020年2月,星巴克在中国宣布与BeyondMeat达成合作,于4月21日地球日当日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3300家门店推出“别样牛肉青酱意面”“别样牛肉美式糖精辣酱卷”等五款限时新品,标志着其正式进入亚洲主流咖啡场景。同一时期,必胜客、塔可钟、赛百味、唐恩都乐也相继引入Beyond产品,将“人造肉”从高端餐厅推向大众日常菜单。
然而,“故事”讲得再动人,也扛不住现实的三连必赢彩票网手机版锤:价格、口感、需求。
第一锤是价格,BeyondMeat的牛肉饼即便在促销时也普遍比真牛肉贵30%—50%,在通胀周期里消费者最先砍掉的就是溢价蛋白。
沙拉(化名)回忆道,2020年前后在上海工作的时候曾经买过星巴克的人造肉卷,“当时人造肉概念特别火,买了一个早餐肉卷,再加一杯咖啡花了小一百元,口感没什么特殊的,因为猎奇买过一次,不过太贵了不会再买第二次。”
第二锤是口感与营养,血红素风味再香也缺少真肉的油脂香与筋膜感,复购率始终低于40%,同时豌豆蛋白带来的高钠和添加甲基纤维素让“健康”标签被营养师质疑。
第三锤是宏观需求,近几年居家烹饪退潮、餐饮恢复不及预期,而植物肉赛道又涌进泰森、雀巢、JBS等传统巨头,同质供给悠然,从容浓缩统一化。资本市场随之清醒:2019年行业复合增速被吹到30%,实际2023年仅为10%,远低于颠覆式预期;叠加BeyondMeat连续亏损、债务高企,投资者从“下一个特斯拉”的幻想回到食品制造业的PE估值,股价于是从高点的240美元一路跌到个位数,风口就此熄火。
人造肉的“真假风口”除BeyondMeat之外,人造肉赛道高度发展可以划分为三条技术路线,每条都有自己的旗手:植物基阵营有靠大豆血红素打出“流血”汉堡的ImpossibleFoods、拥有成熟零售渠道的NestléGardenGourmet、联合利华的TheVegetarianButcher。
细胞使枯萎肉里,EatJust的GOODMeat、UPSIDEFoods(原MemphisMeats)、以色列FutureMeat和荷兰MosaMeat均已拿到监管绿灯,正把实验室里的“试管牛排”推向小范围餐桌。
发酵蛋白赛道则更为细分,PerfectDay用微生物发酵做出乳清,Nature’sFynd用真菌蛋白做鸡块,SolarFoods甚至用氢气养细菌制造“空气蛋白”。
bwin必赢登录入口app官网眼下,人造肉行业不可避免地会面对“行业降温”。高成本、口感天花板和消费者“尝鲜疲劳”仍会把多数公司逼到盈利红线以下,二三线品牌估值缩水、并购出清在所难免;中期赛道将呈哑铃式分化,植物基肉饼、香肠等日常品类靠规模效应把价格打到与真肉持平,进入大众超市冷柜,细胞使枯萎肉因法规、成本、伦理争议只能占据米其林餐厅或高端酒店成为“奢侈蛋白”,发酵蛋白则可能在配料端率先突破,用于乳清、奶酪、功能饮料。
长期来看,人造肉行业要结束轻浮商业化,控制成本和降低需求要双管齐下。
要把人造肉的价格打到真肉区间甚至更低,必须把“原料—工艺—规模”三件事同时做减法,不次要的部分逻辑是:用更便宜、更发散的碳源和氮源,让微生物或植物细胞在更大的反应器里更高强度地产出,再把下游处理环节做连续化和自动化。
而在需求端,让消费者真正适应并结束购买人造肉,不次要的部分不是“教育”,而是“替换”,在同样的价格、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味觉记忆里,悄悄完成从动物蛋白到替代蛋白的切换。具体做法是,把产品拆成“认知—体验—复购”三段,每一段都对应可量化的心理杠杆。例如,在认知端用“不知道的锚点”而非“环保新概念”。人脑对陌生事物的天然防御可以通过“贴标签”降低。把植物鸡块直接放在麦当劳开心乐园餐里,包装仍用红色盒子、笑脸图案,唯一的变化是角落里多一行小字“100%植物蛋白”。消费者不用理解“豌豆一整片蛋白”是什么,只需要知道“这是麦当劳的新口味”。数据显示,当品牌把“植物基”三个字增加到1/3字号,试吃率从18%指责到42%。
体验端做“盲盒式”感官对标。在超市冷柜设置“双盲试吃机”,顾客随机拿到真牛肉汉堡和植物肉汉堡,扫码投票哪块更好吃;如果选植物肉,当场立减3美元。把“环保”转化为即时奖励,而非长期承诺。美国一家连锁店测试后,植物肉日销量翻了7倍,且72%的人在不知道自己吃的是植物肉的情况下给出了“肉香更浓”的评价。
复购端用“增量场景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而非“存量替换”。不把植物肉卖给已经买真牛肉的人,而是卖给原本不吃肉或少吃肉的人:健身后30分钟需要25克蛋白的代餐奶昔、熬夜加班的微波炉意面、露营时无需冷链的自热米饭。把植物肉切成“功能食品”,用“高蛋白、0胆固醇、90秒即食”三个卖点,嵌入新的消费场景。国内某品牌把植物肉意面放进便利店冷柜,定价12.9元,比真肉意面便宜1元,上市三个月月均复购率38%,远高于超市冷冻区的9%。
从明星站台的高光到有偿还能力的传闻的至暗,BeyondMeat的六年过山车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再动人的“拯救地球”故事,也必须在价格、口感与规模化面前交出商业答卷。
人造肉或许并非伪需求,只是早产的未来——技术尚未把成本降到大众可接受区间,市场却已提前透支了颠覆想象。短期来看,行业注定经历洗牌与降温;中期,植物基、细胞使枯萎与发酵蛋白将分层演进,各守一隅;长期,只要全球资源瓶颈仍在,替代蛋白终会在更高效的原料、工艺与场景中回到餐桌。真正的拐点不是再出现一家“现象级”公司,而是当植物肉卷与牛肉卷同价、细胞肉丸在火锅里不再被特意标注,替代才真正完成。到那时,人造肉不再是“风口”,而只是“肉”本身——悄悄地存在于便利店冷柜、快餐店菜单、健身后的奶昔里,成为日常而不被察觉的平凡选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资本市场人造肉点赞收藏看评论分享至微博分享微信分享QQzone沉浸模式评论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上海界面财联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14-2025JIEMIAN.COM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合作注册协议投稿须知版权声明举报及处置“人造肉第一股”要有偿还能力的了?短期降温,不可避免。
融中财经·2025/08/2813:25文|融中财经
从200亿美元到不足2亿美元,BeyondMeat用六年时间演绎了必赢体育官网一场“人造肉第一股”的极速坠落。
股价跌去98%、债务压顶、有偿还能力的传闻四起,昔日被盖茨、莱昂纳多、奥普拉争相站台的未来食品,如今成了资本市场最烫手的“环保故事”。
BeyondMeat为何从硅谷宠儿沦为“弃子”?
市值狂跌从巅峰期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430亿元)到如今的1.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亿元),“人造肉第一股”BeyondMeat到底怎么了?
作为“人造肉第一股”,BeyondMeat从2019年上市时的巅峰已跌去约98%,这并非单一事件所致,而是公司高度发展面、行业趋势和市场情绪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最新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仅7500万美元,同比下降近两成,远低于预期,净亏损3320万美元,运营亏损3490万美元;同时公司总债务高达12亿美元。
甚至,引发了市场上关于公司有偿还能力的的事实。多家媒体曾报道BeyondMeat已根据美国有偿还能力的法第11章申请有偿还能力的或计划有偿还能力的。一系列进展引发部分媒体推测该公司将申请第十一章有偿还能力的保护。金融新闻网站TheStreet头条称BeyondMeat正走向有偿还能力的,英国《独立报》也在网页链接中明白地提及该传闻。不过,针对有偿还能力的传闻,公司也进行了回应,称“明显不实”,并降低重要性该公司从未申请过有偿还能力的,也没有计划申请有偿还能力的。BeyondMeat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最近有媒体报道称,BeyondMeat已经申请有偿还能力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我们既没有申请有偿还能力的,也没有这样的计划。”
即便如此,BeyondMeat的现实有利的条件也是绕不开的。植物肉市场外围增速远低于早期资本市场所预期的颠覆性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仅约一成,美国市场份额仅2.5%且增长放缓,高昂的价格和未显著使恶化的口感导致消费者复购率低。雀巢、泰森等传统巨头凭借渠道与成本无足轻重推出同类产品,悠然,从容挤压BeyondMeat的份额。无约束的自由层虽承认有偿还能力的传闻并计划通过裁员、关厂等措施放大成本,力争2026年实现EBITDA转正,但在极小量债务和结束萎缩市场面前,转型前景仍清空不确定性。
BeyondMeat的暴跌是资本市场对“人造肉”概念缺乏炒作后的理性回归,其大成功不次要的部分在于一个被包装成“颠覆性革命”的故事最终无法掩盖商业模式在成本控制、市场渗透和竞争壁垒上的根本缺陷。
回溯BeyondMeat从创立到走红,要从一个“理想主义者”说起。
2009年,还在马里兰大学研究氢燃料电池的EthanBrown在高速公路旁被一辆运载活猪的卡车震动,开始思考如何把“动物蛋白”还原成“植物分子”。他把实验室里的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搬进自家车库,用豌豆、绿豆、椰子油、甜菜汁反复调试,做出了第一块“无肉之肉”。
作为一名环境工程师,Ethan深知传统畜牧业对环境的巨大影响:传统畜牧业带来的水资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地使用问题显而易见。他怀揣着保持不变食品产业的愿景,全职投入植物肉的研发。他与食品科学家合作,开发了一种“植物蛋白纤维重组”技术,通过豌豆、大豆等植物蛋白制造出纤维感逼真实的肉类替代品。
2011年,BeyondMeat成功获得了来自KleinerPerkins、比尔·盖茨等知名投资者的首轮融资,共计1250万美元;2012年,BeyondMeat的第一款商业化产品“植物鸡块”上市,进入WholeFoods的货架;2019年5月BeyondMeat在纳斯达克挂牌,发行价25美元,上市首日暴涨163%,收于65.75美元,市值38亿美元;7个月后,借“人造肉概念”全球狂潮,股价最高冲到239.71美元,对应市值约153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最贵的“植物蛋白公司”。
明星站台的网红效应卖货不能只卖产品,更要卖一种生活方式,这个营销手段被BeyondMeat狠狠拿捏了。
BeyondMeat把“人造肉”包装成一种兼具环保、健康与时尚的生活方式,而非简单的食品创新,这是它悠然,从容出圈的根本原因。其不次要的部分叙事是:用豌豆、绿豆等植物蛋白复制出动物肉的纤维结构、血红素风味和咀嚼感,却能在生产过程中节约99%土地、93%能源、90%温室气体排放,并减少,缩短抗生素与胆固醇摄入——这种“吃一口汉堡,救一次地球”的故事天然契合ESG投资热潮和千禧一代的价值观,因此驱散了大批明星、资本与品牌主动背书。
明星与意见领袖的站台从硅谷开始扩散:比尔·盖茨在2013年公开称其“尝起来就是鸡肉”;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2017年成为投资人兼代言人;杰西卡·查斯坦、马克·鲁法洛在社交媒体晒出BeyondBurger;嘻哈教父JAY-Z、穿口秀女王奥普拉、NBA球星凯里·欧文、德安德烈·乔丹、奥运冠军大坂直美等相继在个人频道或球队餐厅中推广;SnoopDogg甚至在2019年Coachella音乐节把Beyond香肠带上房车直播,引发百万级转发。明星效应叠加环保叙事,使BeyondMeat成为“潮流符号”。
餐饮渠道的快速渗透则让概念真正落地。2017年7月,Bareburger成为全美第一家全线供应BeyondBurger的连锁店;2018年1月,TGIFridays在465家门店上线;但真正引爆市场的是2019年4月与汉堡王的合作——后者推出“ImpossibleWhopper”后仅一个月,BeyondMeat宣布与麦当劳在加拿大28家门店测试PLT(PlantLettuceTomato)汉堡;2019年9月,肯德基在亚特兰大1家门店首次试卖Beyond炸鸡,五小时售罄;2020年2月,星巴克在中国宣布与BeyondMeat达成合作,于4月21日地球日当日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3300家门店推出“别样牛肉青酱意面”“别样牛肉美式糖精辣酱卷”等五款限时新品,标志着其正式进入亚洲主流咖啡场景。同一时期,必胜客、塔可钟、赛百味、唐恩都乐也相继引入Beyond产品,将“人造肉”从高端餐厅推向大众日常菜单。
然而,“故事”讲得再动人,也扛不住现实的三连锤:价格、口感、需求。
第一锤是价格,BeyondMeat的牛肉饼即便在促销时也普遍比真牛肉贵30%—50%,在通胀周期里消费者最先砍掉的就是溢价蛋白。
沙拉(化名)回忆道,2020年前后在上海工作的时候曾经买过星巴克的人造肉卷,“当时人造肉概念特别火,买了一个早餐肉卷,再加一杯咖啡花了小一百元,口感没什么特殊的,因为猎奇买过一次,不过太贵了不会再买第二次。”
第二锤是口感与营养,血红素风味再香也缺少真肉的油脂香与筋膜感,复购率始终低于40%,同时豌豆蛋白带来的高钠和添加甲基纤维素让“健康”标签被营养师质疑。
第三锤是宏观需求,近几年居家烹饪退潮、餐饮恢复不及预期,而植物肉赛道又涌进泰森、雀巢、JBS等传统巨头,同质供给悠然,从容浓缩统一化。资本市场随之清醒:2019年行业复合增速被吹到30%,实际2023年仅为10%,远低于颠覆式预期;叠加BeyondMeat连续亏损、债务高企,投资者从“下一个特斯拉”的幻想回到食品制造业的PE估值,股价于是从高点的240美元一路跌到个位数,风口就此熄火。
人造肉的“真假风口”除BeyondMeat之外,人造肉赛道高度发展可以划分为三条技术路线,每条都有自己的旗手:植物基阵营有靠大豆血红素打出“流血”汉堡的ImpossibleFoods、拥有成熟零售渠道的NestléGardenGourmet、联合利华的TheVegetarianButcher。
细胞使枯萎肉里,EatJust的GOODMeat、UPSIDEFoods(原MemphisMeats)、以色列FutureMeat和荷兰MosaMeat均已拿到监管绿灯,正把实验室里的“试管牛排”推向小范围餐桌。
发酵蛋白赛道则更为细分,PerfectDay用微生物发酵做出乳清,Nature’sFynd用真菌蛋白做鸡块,SolarFoods甚至用氢气养细菌制造“空气蛋白”。
眼下,人造肉行业不可避免地会面对“行业降温”。高成本、口感天花板和消费者“尝鲜疲劳”仍会把多数公司逼到盈利红线以下,二三线品牌估值缩水、并购出清在所难免;中期赛道将呈哑铃式分化,植物基肉饼、香肠等日常品类靠规模效应把价格打到与真肉持平,进入大众超市冷柜,细胞使枯萎肉因法规、成本、伦理争议只能占据米其林餐厅或高端酒店成为“奢侈蛋白”,发酵蛋白则可能在配料端率先突破,用于乳清、奶酪、功能饮料。
长期来看,人造肉行业要结束轻浮商业化,控制成本和降低需求要双管齐下。
要把人造肉的价格打到真肉区间甚至更低,必须把“原料—工艺—规模”三件事同时做减法,不次要的部分逻辑是:用更便宜、更发散的碳源和氮源,让微生物或植物细胞在更大的反应器里更高强度地产出,再把下游处理环节做连续化和自动化。
而在需求端,让消费者真正适应并结束购买人造肉,不次要的部分不是“教育”,而是“替换”,在同样的价格、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味觉记忆里,悄悄完成从动物蛋白到替代蛋白的切换。具体做法是,把产品拆成“认知—体验—复购”三段,每一段都对应可量化的心理杠杆。例如,在认知端用“不知道的锚点”而非“环保新概念”。人脑对陌生事物的天然防御可以通过“贴标签”降低。把植物鸡块直接放在麦当劳开心乐园餐里,包装仍用红色盒子、笑脸图案,唯一的变化是角落里多一行小字“100%植物蛋白”。消费者不用理解“豌豆一整片蛋白”是什么,只需要知道“这是麦当劳的新口味”。数据显示,当品牌把“植物基”三个字增加到1/3字号,试吃率从18%指责到42%。
体验端做“盲盒式”感官对标。在超市冷柜设置“双盲试吃机”,顾客随机拿到真牛肉汉堡和植物肉汉堡,扫码投票哪块更好吃;如果选植物肉,当场立减3美元。把“环保”转化为即时奖励,而非长期承诺。美国一家连锁店测试后,植物肉日销量翻了7倍,且72%的人在不知道自己吃的是植物肉的情况下给出了“肉香更浓”的评价。
复购端用“增量场景”而非“存量替换”。不把植物肉卖给已经买真牛肉的人,而是卖给原本不吃肉或少吃肉的人:健身后30分钟需要25克蛋白的代餐奶昔、熬夜加班的微波炉意面、露营时无需冷链的自热米饭。把植物肉切成“功能食品”,用“高蛋白、0胆固醇、90秒即食”三个卖点,嵌入新的消费场景。国内某品牌把植物肉意面放进便利店冷柜,定价12.9元,比真肉意面便宜1元,上市三个月月均复购率38%,远高于超市冷冻区的9%。
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bwin必赢登录入口app官网